LED行業“庫存、賒銷到擴產”之怪現狀
文章來源:恒光電器
發布時間:2013-10-23
瀏覽次數:次
一張小小的支票飄過了照明企業,再流入封裝廠,最后來到了芯片廠以及大大小小的配套企業手中,而這張支票所注明的出票日期則為時尚遠,少則兩三個月,長則半年以上。
這種在中山等LED集散地廣為流通的遠期支票,成了很多led企業負責人手中的“燙手山芋”。不收就意味著沒業務可做,工廠就得停工關門;收了,到時候還不知道這張支票能否兌現。
很多企業在收到這種遠期支票后都會第一時間轉手支付給別人,生怕最后這張無法兌付的支票爛在了自己手里。對LED行業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來說,也許這一筆壞賬就足以讓它們陷入周轉不靈甚至倒閉的境地。
而這一切的背后,都是為了搶單,拿到業務讓企業能正常運轉,不讓產能閑置,同時解決已經存在的高庫存問題。
“現在LED產能還是過剩,企業拼完了價格就會拼付款方式。”高工LED產業研究所研究總監張宏標表示,LED行業內遠期支票甚至賒銷現象相當普遍,但即便如此,大家還是會爭搶,因為你不做,別人也會做,LED行業企業數量和產能都明顯過剩。
從去年開始,已經有不少LED企業因為欠款問題,最后資金鏈斷裂,企業倒閉,老板跑路,留下的只是眾多供應商無法收回的高達上千萬的貨款。
近日,位于深圳寶安西鄉的雷星光電僅僅是因為區區100萬元的資金周轉不靈而倒閉。
資金鏈斷裂是壓垮雷星光電的最后一根稻草。據雷星光電前員工稱,倒閉之前,公司有大約100萬元的貨款未能收回,從而導致其資金鏈斷裂,恒光電器,其中最多的一家欠款約有30萬元。而與此同時,上游的供應商卻在不斷催款,恒光電器,照亮您的生活,公司只能利用自有資金墊付,現在實在挺不下去了。
而這樣的事例在LED行業并非個案。
賒銷易 收款難
“海萊專注美國市場的代工業務,最主要的原因是代工的利潤可以保證,而且收款不存在問題。”廈門海萊照明有限公司總經理許良文在回答記者是否考慮進入國內市場時給出了上述回答。
隨著led技術逐步成熟,加之未來廣闊的市場“錢”景,近年來各方資本競相進入LED產業的各個環節,外延芯片、封裝到顯示屏、照明應用無一不熱。外資、國資、民營資本包括各路風險投資齊聚LED這桌盛宴。
- 上一篇:9月LED燈泡市場競爭加劇,價格下降明顯
- 下一篇:1-8月臺灣LED產業整體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