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照明產業2013年度市場熱點盤點
文章來源:恒光電器
發布時間:2014-01-11
瀏覽次數:次
2013年,國內LED照明的規模是2600億元,同比增長28%。其中室內照明增長達到了90%,明后年的增長還是很快。從產業鏈了解的情況,戶外上的新項目100%都是LED的,商照新項目有80%是LED的,家居照明有90%是LED的。今年再沒有任何企業將研發費用投在傳統照明上了,都投入到了LED上。去年,照明大廠的月產能是100萬套,目前月產800萬套的企業已經出現了,年底將達到1000萬。到2015年,LED照明的滲透率將達到60%,2018年達到80%。但未來5年,其他應用領域如背光、顯示屏進入緩慢增長期,增長不會超過15%。
回顧2013年LED產業的市場表現,2013年雖沒有2011年的波瀾壯闊,亦沒有2012年的沉浮不定。“整合”已然是市場的主旋律,所有的市場問題都圍繞這個主題開展,從投資、兼并、收購、渠道、政策等各個方面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冷靜。
一:國際面孔逐漸被風蝕
關鍵詞:中國制造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由于制造業的崛起,而被稱為“遠東之獸”。這個比喻,顯示了中國制造的龐大,也暗示了中國制造的粗糙。
強烈的投資沖動,掉隊的居民收入,核心技術的匱乏,停留在成本領先策略的競爭思維,造就了中國制造業的兩大頑疾:大面積的產能過剩和產業空洞化。
帶著“中國制造”這張面具的臉孔已經遍布全球,口碑,然而在享受了三十多年的低成本勞動力增長帶來的紅利后,靠規模致勝的時代已然臨近夕陽,在最后的晚餐掙扎之際,LED產業也趨之若鶩,大部分都貼上“中國制造”的標簽。
LED產業身臨其境,怎能擺脫如此厄運,產能過剩隱憂凸顯、中國制造的在海外市場的頻遭白眼。
微笑到哭泣曲線LED產業也在經歷,廠房照明,這是一組關于LED產業鏈附加值與業務鏈的微笑曲線圖,可以看出高附加值的外延芯片環節基本上被日美控制,也就是說這個環節的核心技術掌握在日美企業手中,雖然中國擁有巨大的規模,但始終處在加工組裝的低端環節,處于最低利潤的競爭環節,可見未來向著品牌方向發展成為必然趨勢。
這是一組“哭泣曲線”圖,描述中國制造業當前面臨的困境。在成為世界工廠之后,中國開始陷入貿易保護包圍圈,四面楚歌之下,曾經的中國制造從微笑曲線變成了哭泣曲線。可以將中國現有的制造業困境定義為“哭泣曲線”,左邊是產業成型、能源價格上升和稅賦增加,中間是勞動力、土地成本提高,右邊是貿易保護主義、產業轉移國外、出口減少。LED產業恰逢其時,國內產業即將成型,但是面臨勞動力以及土地賦稅成本的制約,在國外又面臨“337”式的貿易保護主義威脅。從微笑到哭泣LED產業都在經歷。
LED中國制造的尷尬,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面對著國外市場的保護主義和國外巨頭企業不斷的蠶食,LED企業特別是外貿企業的利潤逐漸收緊,當下LED企業該如何選擇?是咽下苦水再謀差事,還是主動轉型尋求突圍亦或遵循產業規律整合突圍?都是值得繼續考量的問題。
2013年許多貼著“中國制造”的LED燈漂洋過海,卻遭遇白眼,寄生在大品牌飛利浦之下的“中國制造”在美國和歐美市場也未能幸免。
微言:代孕,孕不出一流“中國制造”,中國制造出讓了市場,卻沒有換回先進技術。隨著國際貿易條件惡化,技術密集型產業沒有核心技術,讓中國制造LED將“腹背受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