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活下來到追求卓越--中國半導體照明企業奮進之路
文章來源:恒光電器
發布時間:2013-11-29
瀏覽次數:次
在我國朝氣蓬勃的LED產業中,重創新、有活力的民營企業占了90%,成為半導體照明在中國發展的主力軍。盡管行業競爭激烈,這些企業規模普遍較小,在激流涌動的發展大潮中,有嗆水的,有倒下的,但也有堅守在潮頭的,其中更有一些企業勇于開拓,不斷創新,已逐漸成為了行業中的者,并開始步入現代化、規范化的管理時代。世界在驚嘆中國半導體照明產業飛速發展的同時,也開始注目這些帶著民營烙印的LED企業。
你還好嗎 企業生存調查
民營企業在中國經濟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然而,中國民營企業的存活率堪憂,平均存續壽命僅為兩三年,大多數民營企業沉沒在創業階段。半導體照明是一個典型的新興產業,對于企業來說,只要進入這個行業就開始了新的創業。
記者手上的一份2004年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成立時的發起者名單顯示,46家發起成員中,除去8家研究機構,兩家地方聯盟之外,其余的36家均是分布在產業鏈上中下游的企業。其中,上游外延/芯片及相關材料環節有9家(大連路明科技集團、廈門三安電子有限公司、深市方大國科光電技術有限公司、上海藍寶光電材料有限公司、上海藍光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士蘭明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金橋大晨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江西聯創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長春中新光電子有限責任公司),封裝及相關材料13家,系統集成及應用13家,設備公司1家。
從9家上游企業來看,除了長春中新、上海藍寶這兩家企業倒閉外,其7家公司仍在經營中,企業存活率達到了77%,但其中堅持到現在仍有外延芯片業務的只有三安電子、上海藍光、士蘭明芯、聯創光電這4家,商業照明燈具,其他企業則轉向了下游。如按4家算存活率則為11%。從我們調研的情況看,中國聲稱做LED上游外延芯片的企業有近百家,其中至少60多家有實際投入,但從前年開始出現上游產能過剩以來,許多企業經營艱難甚至倒閉,目前上游已處于整合的大潮中。最近,臺灣晶元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秉杰更是激進地表示,整個LED產業在2015年前版圖將會劃定,預估臺灣地區只會剩下兩家晶片廠,大陸則剩下3家。如按60家基數算,上游企業的存活率將僅為5%。
LED上游環節由于資金、技術門檻較高表現出了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的特點,相對于其他行業(如光伏),LED企業的生命力已算頑強。我們也發現,從發起單位科研機構中孵化出的一些上游企業發展的還不錯,如中科院半導體所孵化出的揚州中科半導體照明有限公司,北大孵化出的上海藍光科技有限公司、東市中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南昌大學孵化出的晶能光電有限公司,北京工大孵化出的北京太時芯光科技有限公司等,但未來究竟誰能勝出,還很難說。
再看封裝環節、系統集成及應用環節,在聯盟發起者中13家封裝及相關材料企業與13家集成應用企業中,至今還沒有倒閉的企業,當然經營情況各有差別。目前,整個LED封裝企業轉應用端或向應用端延伸成為近年來的一個趨勢,以上企業也不例外。而這個環節中,LED天花燈,國企的影子很重,如華聯、國星、立德、有研稀土、寧波升譜,江西聯創。這一現象與目前國內封裝企業以民營企業為主形成一個反差,這也說明中國半導體照明發展的歷程與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科技體制改革的歷程高度重合,改革催生了一大批并且還在不斷催生著極為活躍的多種所有制企業(除少數國資控股企業外,絕大多數是民營企業和港臺、外國投資的合資與獨資企業,其中民營企業占90%以上)。
據聯盟調查的數據,目前國內有1500家封裝企業,年銷售額在1億元以上的第一陣營有40多家,銷售額在1000萬元至1億元之間的第二陣營企業不到400家,占比30%左右,大部分企業的銷售額還不到1000萬元。這與臺灣八大封裝上市公司平均10億元的銷售額相去甚遠。目前國內在下游環節做得好的企業如華聯、國星、利亞德、三思、生輝等均為聯盟發起者。盡管隨著封裝環節進入者的增加、產品價格下跌、毛利率下滑,整體增速將放緩,但上述企業已有了10年的積淀,競爭力仍有優勢。
中國LED應用企業超過5000家,其中66.4%分布在廣東珠三角一帶,長三角地區占比17.3%。未來應用端發展的空間很大,而且進入門檻不高,綠色照明,2-3年內仍會有更多企業涌入,但是預計在2015年左右,LED應用領域將會大范圍的行業洗牌,其中很多的中小企業或者實力較弱的企業將會被吞并,屆時將會出現10家左右的LED應用領域的龍頭企業。
總體來說,10年前發起成立聯盟的36家企業到目前存活率達到了90%以上,照明產品,其中上市企業3家,占企業總數的8%,億元以上企業10家,占企業總數的28%,建筑照明,10億元以上企業兩家,占比為6%。絕大多數企業穩健成長(如圖1)。
圖1 發起成立聯盟的36家企業存活率
本刊還抽樣調查了幾個城市,整體來看,企業存活率在80%以上。年新增企業占總量的20%以上,產值年增長為25%~40%。
深圳市2008年LED照明規模企業約700家,2009年規模企業為1000家,2012年底,規模以上企業為1500家,企業數量4年增長超過50%,但據相關媒體報道,2011年企業倒閉潮以來,當年即有100多家中游封裝企業,300多家下游應用企業倒閉。業內人士預估,深近年來企業存活率應在70%左右。
據寧波電子行業協會、寧波半導體照明分會秘書長任奉波介紹,據不完全統計,2005年寧波工商局登記的照明產業2000余家,從事LED照明的企業有100多家,占總量5%;2008年,相關企業近600家,占總量30%,而截至目前,企業超過1000家,傳統照明企業轉型LED超過50%,且有進一步增長的趨勢。從產值來看,2005年產值逾30億元,目前產值超過120億元,年均增長速度約為30%。任奉波表示,企業資訊,由于寧波企業外向度較高,并較早從事LED相關產品生產,加之本地市場化程度較高,拖欠款現象并不多見,因此,寧波的企業存活率達到90%。從產業鏈分布來看,1%為上游企業, led質量,20%從事封裝等中游企業,70%以上為應用企業。超過億元企業有30多家,約占企業總數的3%。
據重慶LED照明與產業聯盟秘書長陳偉民介紹,受制于LED照明產品初期主要靠出口、而重慶自身不具出口聚集效應,重慶原來只有不足10家規模企業,而目前僅存3家應用企業。 “都是從原有生產銷售大屏幕轉換而來。產品一定要有特色,還要有一定技術含量,否則一定死掉。”陳偉民如此總結企業過去發展教訓。提及未來,陳偉民表示樂觀,他認為內需的發展給了內地企業很大的機會,未來重慶相關企業會逐步增多。
據天津工業大學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中心主任牛萍娟介紹, led質量,天津市目前約有150余家從事LED照明的企業,比2009年增加了約60家。企業年增加率超過30%。產值方面,2009年產值為200億元,由于原本在天津的三星公司相關業務遷至西安,產值受到一定影響,行業資訊,粗略估計,2012年相關產值為200億元。牛萍娟表示,得益于天津良好的工業制造基礎,企業發展特點表現為重技術和品質,規范經營,因此,數量雖不算多,但企業存活率在90%以上。產業鏈分布來看,企業從事上游芯片制備的約為5%,中游約為10%,下游應用為85%。其中,超過億元的企業10家,約占企業總量的6%。
而從全國范圍來講,中國已有一批年銷售過億元的半導體照明企業(2012年這個數字增長了13%)和數家年銷售過10億元的企業;滬深兩市中業務涉及半導體照明的企業有60多家。
通過此次調查以及對比其他產業發展狀況表明,盡管LED照明產業經歷了投資過熱、結構性產能過剩、低價競爭等行業陣痛,市場還存在無序競爭、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標準缺失、產品創新不足等多項難題,但70%的企業存活率和產值年增長率在25%以上的數據表明,超市照明,LED射燈,十年LED照明產業進程,企業穩健發展是主流,對于一個新興產業而言,這樣的結果足以令產業人欣慰。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