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領域創新應用 臺工研院成立巨量微組裝產業推動聯盟
文章來源:恒光電器
發布時間:2016-11-25
瀏覽次數:次
為迎合電子裝置高整合、多功能和微小化趨勢,跨領域的巨量微組裝技術將可滿足各式創新應用!在臺經濟部技術處支持下,臺工研院23日舉行“巨量微組裝產業推動聯盟”(Consortium for intelligent Micro-assembly system,電工照明,醫院led照明,CIMS)成立大會,室外照明,希望借由串聯顯示、LED、半導體以及系統整合廠商,共同建立跨領域產業交流平臺,推動研發聯盟,建構中國臺灣微組裝產業生態。
▲ 臺工研院23日舉行“巨量微組裝產業推動聯盟”成立大會
臺工研院副院長劉軍廷在致詞時表示, led服裝照明,全世界正在以一個前所未有的步伐轉換,電工照明,工、商、醫、農、文化產業,都朝向“跨業平臺”快速前進。因此,整合各種功能在一個微小系統以提供“跨業價值平臺的解決方案”,成為各個產業共同的發展趨勢。這個沖勁十足的趨勢將所有的創新產品帶向功能多樣化、客制化、微型化、軟硬系統整合的方向,滿足各式各樣蓬勃發展的創新應用。中國臺灣有許多領先全球的產業優勢,可以趁勢而為,恒光電器,發展以微組裝為基礎的復合多功軟硬整合微系統,繼續保有中國臺灣獨特的產業優勢,成為各國商業的價值共創平臺伙伴。
“巨量微組裝產業推動聯盟”首任會長、臺工研院電子與光電系統研究所所長吳志毅表示,隨著科技發展,產品將走向高整合、多功能、微小化等趨勢,因此能同時大量轉移不同元件的微組裝將成為下一代新興技術,一開始會應用micro LED顯示方面。micro LED用于顯示具有省電、壽命長、高亮度、可彎曲以及體積輕薄等優勢,質量,LED筒燈,在國際大廠帶動下,預料全球將掀起一股micro LED與微組裝熱潮。
▲ LEDinside分析師Roger Chu在“巨量微組裝產業推動聯盟”成立大會上演講
根據LEDinside預估,自2016年至2021年,LED產業年復合成長率為2%,恒光,整體產業成長性已有限。從顯示器技術的發展來看,行業資訊,儲于超指出,隨著OLED技術發展多時,相關專利多半已由韓廠掌握,若現在投入發展恐怕難以追趕,相較之下,Micro LED技術開啟了另一發展空間。
Micro LED尺寸微縮到微米(micron)等級,LED照明工程,不僅每一點畫素(pixel)都能定址控制及單點驅動發光,還具有高亮度、低功耗、超高解析度與色彩飽和度等優點,未來甚至可接合在軟性基板上,實現有如OLED般可撓曲特色,電工照明,應用范圍更廣也更多元。LEDinside預估,若穿戴式裝置與顯示屏全數替換成Micro LED顯示屏,所需產能將是全球現有LED產能的五成。至于大家最關注的智慧型手機市場,若未來手機面板全數導入Micro LED,則需要現有產能的四倍數量才有機會滿足。
吳志毅指出,micro LED和微組裝技術相當復雜,無法靠單一產業實現,因此必須跨領域串聯半導體、面板、LED、系統整合等廠商,共同建立跨領域產業交流平臺,LED照明工程,將中國臺灣打造成全球巨量微組裝產業鏈供貨重鎮。因而工研院成立“巨量微組裝產業推動聯盟”,商業照明,約有20多家廠商共襄盛舉,口碑,涵蓋LED、材料、IC設計、半導體封裝、面板、系統應用等領域。
更多LED相關資訊,請點擊LED網或關注微信公眾賬號(cnledw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