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蘋果臺灣龍潭研發基地,揭開“神秘兵團”面紗
文章來源:恒光電器
發布時間:2017-05-04
瀏覽次數:次
2014年,蘋果從晶電、聯發科手上,買下關鍵技術,從友達手上,帶走50人的OLED精英研發團隊,還從臺大(臺灣大學)、清大(臺灣清華大學)挖角人才,沒當過臺廠高階經理,進不了龍潭廠,蘋果為了打敗三星,在中國臺灣龍潭的專屬技術基地內,聚集了這支堪稱全球最強的神秘兵團。
位于桃園的龍潭科學園區里,有一棟外觀沒有任何標志的建筑,地址是龍潭區龍園十路55號。
這里是蘋果在中國臺灣最神秘的技術中心──這座廠坐落在龍潭科學園區的角落,周邊只有一家公司,兩側是大片森林,這里的安全措施是由美國FBI(聯邦調查局)前官員負責,想接近龍潭廠的人、車,只要開近龍潭廠,就直接進入蘋果的監控范圍。
FBI前官員負責安全防護
造訪龍潭廠時,第一印象就是寂靜,中午時分,龍潭廠四周的大馬路,10分鐘也沒一輛車經過。廠房前后各有一個警衛哨亭,本刊攝影記者在出租車里剛舉起相機,幾秒鐘時間,馬上被警衛警告。
唯一能辨識蘋果身分的,LED照明品牌,是門廳墻上懸掛的蘋果標志。在這里,一百多名員工按計劃編組,彼此之間嚴禁談論工作,違反規定者,會面臨上百萬美元的天價求償;站在龍潭廠門口觀察,這里不時有蘋果員工和供貨商進出,看到外人卻都高度警戒。
這里的員工,出差只能住公司指定的飯店,由公司安全部門事先檢查房間有沒有安裝竊聽器,因為,如果員工討論新技術的對話內容被對手取得,或是裝有樣品的行李失蹤,都可能讓蘋果這項最機密的任務失敗。蘋果龍潭廠落成時,連前總統馬英九想參觀都被拒絕。
離蘋果龍潭廠不遠,就是臺積電最先進的封裝廠、友達的面板廠以及晶電旗下璨圓光電的舊廠房,這些公司,都是蘋果開發新一代顯示技術的重要合作伙伴。
今年,蘋果首次低頭,讓三星成為蘋果iPhone 8手機所用OLED面板的獨家供貨商。但蘋果供應鏈傳出,OLED可能只是過渡性技術。蘋果下一代的顯示技術叫微發光二極管(Micro LED),過去3年,蘋果重押臺灣,工程照明,龍潭廠就是蘋果研發測試微發光二極管最大的海外基地。
集邦咨詢LED研究中心(LEDinside)分析,微發光二極管商機可達300到400億美元。這項新技術,讓OLED成了iPhone使用的過渡性技術,蘋果的終極目標,是要讓每一個人手上的iPhone、Apple Watch,都換上蘋果掌控的新顯示技術。
今年4月,南韓媒體已經注意到蘋果龍潭廠的關鍵角色。
4月20日,《韓國商報》警告,《南韓零組件產業的黃色警報響了!》文章中分析,蘋果桃園龍潭廠研發技術明年將進入量產,將可能取代三星最為自豪的OLED技術。
研發微發光二極管最大海外基地,預計明年量產
因為,如果蘋果CEO(執行長)庫克把iPhone手機里的OLED面板換掉,光是手機屏幕,三星一年就可能丟掉千億臺幣的訂單。
拆開一支iPhone 7手機,屏幕是其中最貴的零組件,根據市調公司IHS分析,一支iPhone 7當中,臺積電做的手機處理器售價只要26.9美元,但一個4.7吋的LCD手機屏幕,成本價卻高達39美元,裝在手機里的32GB內存,價格也不到屏幕的一半!換句話說,誰掌握了iPhone屏幕的訂單,誰就掌握了蘋果供應鏈里最大一塊大餅。
而且,2010年宏達電曾計劃推出采用OLED的手機,卻被三星斷貨,只依賴三星提供手機面板,是蘋果無法承受的風險。
但是,南韓在OLED發展技術上,布滿專利地雷,生產設備的技術也早已被各方掌握,蘋果難以全盤掌握OLED技術。相反的,蘋果在微發光二極管上早已布局多年,商業照明燈具,全球三分之一的微發光二極管相關專利,都在蘋果手上。
什么是微發光二極管? 這項技術就像把數百萬顆比沙粒還小的LED燈,全放進一個手機屏幕里。控制每一顆LED發出的顏色,就能讓手機屏幕做到4K以上的高畫質,顏色比OLED更漂亮。
“這項技術有很多優勢”,LEDinsie研究協理儲于超說,微發光二極管耗電量只有OLED的一半,但亮度超高,在陽光下也清晰可見;而且,OLED的弱點是怕水,耐候性不佳,不適合用在戶外,微發光二極管卻完全沒有這個問題。
更重要的是,南韓的最新技術,還只能做出可彎曲的軟性顯示屏幕,但微發光二極管結合軟性基板,照明產品,就能做出可以折迭放進口袋的顯示器。一位產業大老觀察,“微發光二極管會是最終極的顯示技術”。
蘋果重押臺灣布局已久,4億美元買下LuxVue 公司
蘋果為什么選擇重押臺灣?故事要從2009年開始說起。
這一年,有一家叫勒克斯維(LuxVue)的公司成立,想制造出能把微型LED變成顯示面板的設備,剛開始,所有人都以為這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但這家公司卻得到中國臺灣的大力投資,宏碁榮譽董事長施振榮坦言,智融集團在非常早期就曾在美國投資勒克斯維,“這家公司的想法非常前瞻”,他說。友達、聯發科、奇景光電、晶電也陸續加碼投資勒克斯維。
勒克斯維把中國臺灣當成發展的重鎮,不只在中國臺灣建立供應鏈,也聘用不少臺灣人才;例如,他們從亞太優勢挖角研發主管胡馨華,和營銷主管邱振維。他們點亮了全世界第一個用微型LED新技術組成的彩色屏幕,也證明了別人認為不可能的事,才是大好機會。
2011年,賈伯斯過世,蘋果執行長庫克開始布局進一步掌握供應鏈的方法,勒克斯維的成果吸引了庫克的目光。
據調查了解,2014年,外傳蘋果砸4億美元, led質量,高出對手英特爾、Google等4倍的價格,從臺灣廠商手上買下勒克斯維的所有股權和技術,蘋果用4億美元換到的,是翻身成為擁有這項技術全球最多專利的公司。
友達、晶電、聯發科等勒克斯維股東及協力臺廠,也被下了封口令。本刊調查,蘋果和這些公司都簽下保密協議,一面同意維持勒克斯維時代的合作關系,一面明定嚴禁泄露蘋果在微發光二極管的開發狀況。采訪時,記者向晶電總經理周銘俊求證,“你們跟蘋果有沒有簽保密協定?”他只回答,“勒克斯維有關的問題,我們都不予置評。”
蘋果并勒克斯維后,裝修照明,布局火速展開,購并前一個月,就在臺灣開設龍潭廠,重用臺灣人才和供應鏈,一條次世代顯示器供應鏈開始成形。
像龍潭廠的登記負責人張世昌,他原是統寶的研究經理。統寶是臺灣第一家開發出 LTPS(低溫多晶硅)技術的公司,2007年,張世昌加入蘋果,從資深工程師開始做起。
打造臺灣技術聯軍,從學界、業界挖走不少頂尖人士
蘋果購并勒克斯維的同一年,張世昌高升蘋果顯示技術研發處長,開始在臺打造顯示技術大軍。
第一步,蘋果找上友達董事長彭雙浪,“借調”友達大尺寸OLED研發團隊50名研發人員。友達是2002年時,全世界第一個開發出主動式OLED全彩技術的公司。在蘋果要求下,全部改到蘋果上班。“如果你是Paul(彭雙浪英文名),你會怎么選?”一位顯示器產業總經理笑著說。
同時,蘋果把龍潭廠打造成臺灣顯示器產業的特種部隊基地,外界傳出,蘋果龍潭廠用人規格極高,只有在臺灣科技業擔任過高級經理的人,才有機會進到這工作。本刊調查,蘋果從晨星、群創挖角多位資深研發人員,甚至還是聘用臺大有機光電實驗室畢業博士生最多的外商公司。
許多蘋果團隊成員,都出身臺大有機光電實驗室。像陳介偉,他從臺大畢業后,曾到美國研究可撓式OLED屏幕,2012年,他從友達跳槽蘋果,蘋果即將推出完全無邊框的包覆式全屏幕專利,就是由陳介偉設計出來的。
蘋果用臺灣最了解OLED的團隊,找出打敗三星OLED技術的方法。這是因為,微發光二極管和OLED的基本原理可以互通,兩者都是自行發光的技術。只要把微發光二極管取代現有的OLED發光材料,就有機會繞過三星的OLED專利網,做出比三星更好的產品。
在龍潭廠,蘋果把這些高手分組,反復測試誰的想法更好。其中一部分負責OLED技術開發,綠色照明,一部分負責微發光二極管技術開發,這座廠里,有最先進的顯示器和半導體設備,讓一流好手反復做實驗,蘋果再比較。“去年,蘋果就從龍潭廠拿出一片分辨率一千DPI的面板,要三星照做。”一位產業人士觀察。
只有蘋果辦得到,讓臺積電、聯電投入研發LED
龍潭廠更聚集了臺灣頂尖的供應鏈廠商,“他們經常把人叫進去開會、討論,面板、半導體、機構都有,”一位顯示器廠總經理說,LED照明品牌,“全臺灣地區都已經問過一輪了。”
“他們測試各種想法,就像放火燒遍整座森林,直到確定沒問題為止。”一位產業人士觀察,“只要蘋果登高一呼,原本不存在的供應鏈就會自動成形。”「」
采訪中,多個消息來源透露,臺積電現在正用先進封裝技術,和蘋果合作研究微發光二極管技術。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派出位于七廠的先進封裝單位,越級挑戰,拿最頂級的半導體設備和人才,跟 LED 廠合作,做原本被認為精密度較低的 LED 上游電路測試,測試每一顆微米大小的晶粒是否能正常運作。如果不是蘋果的影響力,誰有能力讓臺積電賣掉 LED 部門后, LED置換工程,重新做起這個生意?
而且,蘋果還邀請聯電的研發人員,和臺積電一起拿出最新技術競爭,比誰的想法更棒、更有效率,這件事恐怕也只有蘋果才能做到。
蘋果需要的微發光二極管晶粒,要求和照明用 LED 完全不同,以前 LED 廠做照明用的產品,比的是誰的產品電流大,亮度高,現在卻要比誰做得小,比誰做的顏色更精準。
目前臺灣只有極少數磊晶廠能提供這種高階 LED 產品。晶電總經理周銘俊坦言,晶電的迷你 LED 二極管產品已能運作,但旗下的 LED,還需要克服最后幾項障礙,才算成熟。他分析,晶電每年投資數千萬到一億元研發,LED照明企業,“這件事(LED 微縮化)一定會發生!”
友達旗下的隆達,商業照明,也積極準備用自己生產的微型LED,做出全彩顯示屏幕,展示自家的技術能力,也只差突破最后一個顏色的LED技術障礙,就接近成形。
鴻海集團也沒有閑著。去年,群創董事長王志超突然公開表態,“如果 OLED 只是一種過渡性技術,是否值得投資”,他認為,比成本,LED筒燈,傳統的 LED 在大尺寸面板上遠比 OLED 有優勢,比規格,微發光二極管在小尺寸面板上勝過 OLED。業界評估,投資微發光二極管生產線,成本只有 OLED 的十分之一。
王志超沒說的是,群創內部這兩種技術都有,廠房照明,而且都在搶蘋果去三星化的商機。
例如,群創研發總處長周正旭,今年6月將被調到鄭州做OLED實驗線,群創對研發部門已下達今年完成OLED量產研發的命令,目標是明年,鴻海將能在深圳量產OLED,分食三星OLED訂單。
群創同時把微發光二極管列為重點研發項目,“這個計劃是由鴻海直接管控”,一位產業高階主管觀察,鴻海和 LED 大廠日亞化關系密切,商業照明,鴻海結合日亞化、榮創和群創的技術,就能做出自己的微發光二極管產品,跟上蘋果去三星化的腳步。
幾年前,蘋果龍潭廠就已在內部展示過彩色的微發光二極管樣品,他們手上已經掌握如何控制 LED 色彩均勻度,解決漏電和大量生產的方法。蘋果現在已經考慮到,如果這項技術成熟,要怎么樣降低成本。
蘋果明后年有可能展出采用微發光二極管的 Apple Watch,在穿戴式裝置上測試之后,再把 iPhone 的顯示屏幕換成微發光二極管。如果突破降低制造成本的關鍵, led服裝照明,未來蘋果可能會請臺灣供應鏈代工生產自制屏幕。多位業界大老觀察,微發光二極管市場可望在兩年內浮現。
但,蘋果會不會像放棄藍寶石玻璃技術一樣,突然放棄微發光二極管?一位產業大老觀察,“現在多路人馬都在加碼投資”,像Facebook剛購并InfiniLED,中國大陸也將把微發光二極管列為重點計劃,集合數十位教授研究微發光二極管,中國大陸三安光電也準備搶進。
三星也已經進入警戒狀態,不只派研發副總經理拜訪中國臺灣地區研發微發光二極管的單位,今年還傳要購并中國臺灣公司,業界傳出,三星計劃明年搶在蘋果前面,先展示微發光二極管技術。“三星現在擁有各種顯示技術,這個地位不能被蘋果打破”,一位產業人士觀察。
蘋果當司令,臺灣彎道超車好機會
今年,蘋果去三星化的陣勢已全面鋪開。在顯示器領域,除了加快自制顯示器的技術布局,蘋果同時鼓勵鴻海、日本JDI(日本顯示器公司)、中國京東方加速量產OLED,分食三星的OLED市場,等于驅虎吞狼,發動大軍圍攻三星命脈。
另一方面,業界也傳出,蘋果將和鴻海合作競標東芝,拿下內存領域的主導權,降低對三星的依賴。蘋果還計劃自制圖形處理芯片,靠拉高自制率提升獲利。
事實上,蘋果執行長庫克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吹響了中國臺灣高科技產業鏈的集結號。今年,表面上看,是蘋果對三星的全面讓利,但真實狀況是,蘋果結合臺灣供應鏈,布局全面反撲,這場戰役,將是臺灣供應鏈彎道超車,超越三星的難得機會!
更多LED相關資訊,請點擊LED網或關注微信公眾賬號(cnledw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