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i 真的可以取 Wi-Fi 嗎?
文章來源:恒光電器
發布時間:2016-01-14
瀏覽次數:次
LIFI作為一種新的網絡傳輸方式來說是還不能取代wifi的,因為wifi有它的特性,也就是能穿墻而過,只要信號普及到,可以無處不在的上網,但現在LIFI還只是研究發展階段,一旦阻隔了光之間的傳輸,信號也阻斷了,所以去到哪里上網就盞燈照著,恒光電器,一離開或者燈被阻擋就沒信號,這叫下載一半的時候情何以堪,目前來說挺不方便的,也許裝在天花板上會好點,不過目前還是支持wifi!
從長遠看,很可能在很大范圍內取代wifi。原因:
1.電網的數據傳輸可以和lifi結合,LED照明工程,降低數據傳輸成本,實現lifi普及(我目前發現自己是第一個想到這個創意的);
2.反向數據傳輸可以用其他無線波段補充;
3.無線諧振輸電技術實現的無線輸電可以消除環境干擾問題。(隔離光的地方,可以通過短距離無線諧振輸電技術解決;這個創意我發現自己也是第一個想到的);
4.電網數據傳輸和lifi的結合可以輕易地解決lifi傳輸距離的問題;
5.lifi的標準尚未制定,其波段的優勢使得其帶寬有很大提升空間會遠遠超過新的wifi標準帶寬;
6.能耗問題解決方案,開關設為三檔:明燈、單一數據傳輸(微功耗)、關閉。
暢想新科技帶給未來的發展,人們常常會犯一個問題,要求技術面面俱到,在每個技術的細節都沒有問題;在使用上,又要求在各種應用場景下都能否發揮作用。
十多年前,電子商務是一個笑談。當時的人們眾所周知,電子商務存在的種種弊端,支付領域、流通領域、人們使用習慣等等。在一個任何條件都不具備的壞境下,一個青年懷著自己都說不明白的對電商的期望上路了,而今馬云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一項技術,不需要面面俱到,它只要有一兩項極端牛逼的長處,同時短處又不至于影響到使用,然后長處又有幾個典型的市場足夠廣闊的使用場景,這就夠了。
技術的短處會逐漸進展而彌補,使用上的短處用戶會自己找辦法克服,全應用場景,讓用戶、讓市場自己來發掘。
Lifi 最牛逼的地方在于高帶寬。不需要到Gbps,哪怕是幾百的Mbps也夠了啊。下載一部普通的1、2個G的電影、游戲、電視劇,分分鐘的事情,那不得爽呆了啊。
現在很多家庭都已經光纖入戶了,ROSH認證,但是入戶以后的問題卻沒有解決,wifi太慢,光纖入戶了也體現不出高帶寬。有了Lifi,家庭的娛樂生活開啟新的天地。用戶有了高帶寬,使用習慣了就可以發生新的變化。3D圖像能展示出更多的內容,立體交互性更強,虛擬場景更容易實現等等。
不管是lifi還是wifi,用的都是電磁波,只是波長不一樣。都是無線通訊,那么比較的就是不同波長的特點。所以為什么要用可見光的波段?
從做lifi的研究人員的角度來說,最大的原因,我猜測,是因為他們突然意識到基于半導體的LED件可以達到極高的modulation頻率。啊哈,這不是一個現成的、便宜的發射器嗎。我們做不了edge-emitting laser,恒光電器,做不了VCSEL,3c認證,但是LED簡單啊。那么industry的大趨勢是什么?
既然光纖已經存在好多好多年了,那么與光纖所配套的發射器是什么?是基于半導體的激光。為什么要用光纖?因為光信號傳播距離遠。為什么要用激光?因為單一波長,low dispersion,高效率。用的什么波段?紅外線,1000+ nm波長。為什么用這個波段?因為由半導體材料特性決定。既然光本身可以無線傳播,為什么還要用光纖作波導?因為把光信號包起來可以屏蔽環境干擾,尤其是長距離傳輸。啊哈,于是我們用光纖把信號從hub傳到家里的路由器。網速飛起。然后呢?為什么路由器要用radio frequency?因為我們想讓信號覆蓋整個屋子。現在lifi想從哪里切入這整個信息流呢?從哪里切入就要和哪個部分的現有技術相比較。顯然lifi是無法和光纖通信相比拼的(或者說,lifi只是光纖的衍生品,因而沒有比較的意義)。那么做終端,做路由器呢?從我的角度來看,lifi做終端的最大賣點在于。。。在于。。。在于什么?高度的導向性和安全性嗎?必須對準了收發器才能接上信號(就像當年手機上的紅外傳輸一樣)。
那么為什么我不扯一條光纖直接把路由器和我的電腦連起來。如果lifi無線的代價是接收器必須對準發射器,沒有遮擋,那么為什么不直接用有線(光纖)?lifi就是為了無線而無線。有線的lifi就變成了光纖,是已經發展成熟的技術。無線的lifi就可以上報紙了。
當然也許我們可以找到一些很特定的應用場景。然而,我們應該為一項技術尋找特定的應用場景,還是為特定的應用需求發明技術呢?
至于長距離數據傳輸、汽車與道路信息交互、在公共空間如何利用Lifi等等,考慮得那么長遠干咩。用戶在家里帶寬用爽了,更廣大的市場自然會涌現。
VLC通信不可能取代傳統移動通信,Li-Fi也只可能作為Wifi的補充,最多在某些特定環境下替代Wifi。光作為傳輸介質-電磁波的拓展,由于自身特性,有一些優勢如傳輸速率高,安全性較好,節能環保等,但由于過度依賴LED光源直射,也有其局限性。目前情況下,在有光源的室內,或是礦下,恒光電器,照亮您的生活,機艙等環境下VLC通信發展前景看好,國內資訊,但也面臨不同光源下(相當于不同Wifi間)切換問題。說到底,可見光通信只是傳統通信的補充,不會有顛覆性影響,畢竟我們可以隨時偷偷蹭Wifi,但“您好,借個光”這話我還挺羞于出口,特別是在充盈的自然光下.......
可見光通信 (VLC) 是2004年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的Nakagawa教授首先提出來的,之前人們主要把無線光通信的研究集中在激光和紅外上,然后因為LED產業的蓬勃發展,LED照明品牌,加上LED本身為固態器件有這不小的帶寬,有天 Nakagawa教授靈機一動,想出用燈泡傳信號的一條妙計,可見光通信隨之應運而生。Nakagawa教授在之后兩年也發表了關于探索電力線和可見光通信結合的論文...
總之,Nakagawa教授是VLC的創始人..不是英國的Haas教授。 Haas教授是許多年后才提出了Li-Fi這個高大上又接地氣的名字。當然不能否認Haas在VLC上的貢獻,口碑,但是許多教授的貢獻不比他小,不過Haas確實很善于推銷可見光通信這個概念。科學上的技術在初期確實需要人使勁推銷了,先不管這個技術到底是不是最好的了..Haas是搞光通信出身的,當然會支持自己的陣營...先根據上面的一些回答的幾個方面扯下吧反向通信: 現在絕大部分的研究都是集中在可見光通信(VLC) 的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