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戶外大屏光污染勇敢說“NO”
文章來源:恒光電器
發布時間:2013-12-07
瀏覽次數:次
近年來,西安、貴陽、福州、大連等地紛紛爆出LED顯示屏光污染造成的擾民事件,引起人們關注。隨著LED全彩屏在全國各地廣泛應用,尤其是城市商圈的密集型建設,光污染的困擾將一直存在。如何讓戶外LED顯示屏回歸顯示信息、傳播資訊的美好形象、降低光污染危害,值得相關政府部分以及LED顯示屏行業的思考。
光污染危害大
光污染是指對人的視覺環境和身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的事物,其中,LED顯示屏是造成彩光污染較為嚴重的源頭之一。我們平時看到的太陽光亮度一般為2000CD(CD為亮度參數),LED-T5一體化燈管,而目前國內市場上戶外LED顯示屏的亮度一般設置在5000CD、7000CD甚至更高。專家研究發現,長時間在彩光污染環境下工作和生活的人,視網膜和虹膜都會受到程度不同的損害,視力急劇下降,白內障的發病率高達45%。還使人頭昏心煩,甚至發生失眠、食欲下降、情緒低落、身體乏力等類似神經衰弱的癥狀。
安裝在戶外的LED全彩屏長時間點亮,為了迎合廣告業主的需求,播放視頻畫面絢麗、追求高亮度以及各種新奇獵艷的內容,這不僅容易對來往人群造成光污染,而且容易分散車輛人流的注意力,引發交通事故。到了夜晚,全彩屏的亮光極可能透過居民的窗戶造成污染,影響人們的生活和睡眠。
近年來,不少市民反饋所住家庭附近的LED顯示屏、霓虹燈等彩光污染能夠“翻墻入戶”,而且徹夜工作,無孔不入,引發了一致反感和聲討。美國一份最新的研究顯示,現在世界上約有2/3的人生活在光污染里。專家稱之為“直接影響人類身體健康的環境殺手”,對此我們要早介入,強監管。
解決對策建議
隨著LED全彩屏的廣泛應用和城市化建設的步伐加快,各種采光污染成為大中城市實際存在的難題。由于這是新起的一種污染,與之前的環境污染不同,社會各界對光污染的認知和理解還不夠全面,因而社會立法程序相對缺乏,裝修照明,并且缺少專門的、針對性的法律法規。這就使得防治光污染的難度增加,需要國家、社會和企業多方努力,共同防治。
首先,立法最為重要。我國是法治社會,任何社會問題都需要有一套可依的法律法規。防治光污染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需要有關部門制訂必要的法律和規定,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比較尷尬的是,目前光污染還沒有制定單行法,處理此類糾紛只能根據散見于《民法通則》、《環境保護法》、《物權法》及地方性法規中的一些原則性規定,不完善、不具體、不系統,造成司法適用上的尷尬,難以有效性地保護被害人的合法權益。
其次,從光污染源頭上做文章。LED顯示屏是造成光污染的一大元兇,行業資訊,因此LED顯示屏行業和相關企業都需要盡力減小光污染的程度,國內資訊,確保LED顯示屏在戶外廣告傳播中的美好形象。
LED顯示屏導致光污染的原因主要有面積過大、亮度過高、位置不合適、內容不合適以及技術問題不過關等等。由此,業內企業和專家提出了以下建議。
第一,行業協會組織制定LED戶外顯示屏的相關標準,包括亮度標準、調光原則等,并提供相關資格認證,督促LED顯示屏制造企業加深對于光污染的認識和防治意識。
第二,顯示屏安裝的合理規劃。在城市鬧市區,如果顯示屏安裝地點離行人太近或離附近居住居民太近,光污染危害就大;如果顯示屏面積過大而安裝位置不合適,顯然容易造成光污染。因此,建議顯示屏終端用戶與安裝方和制造方能夠對觀看距離、觀看角度與顯示面積有一個經驗規劃,同時在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實地情況,確保顯示屏裝的漂亮,裝的合理。
第三,對播放內容的監管和選擇。技術硬件上的掣肘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全彩屏的光污染發生,而播放的畫面內容則加重了污染程度。一方面廣告業主傾向于播放畫面絢麗、色彩濃重的廣告吸引消費者,另一方面深受光污染的居民和行人希望減輕這種危害,二者之間對顯示屏播放視頻存在矛盾。由于戶外全彩屏面對的受眾廣泛,需要協調各方心理,達成一致共識,加強對播放內容的監管和控制。
第四,顯示屏采用可調節的亮度系統。安裝在戶外的LED全彩屏由于白天和夜晚都要亮屏,而所需的環境光不同,因此需要調節屏體的亮度。通過系統的自動調節,LED顯示屏根據環境亮度的采集,適時作出反應,隨即調整成與周圍環境相適合的亮度來。
第五,顯示屏多級灰度矯正技術的運用。防治光污染的技術攻關還體現在顯示屏灰度矯正技術上, LED置換工程,普通的顯示屏系統采用的8bit的色彩顯示層次,這樣在一些低灰度和色彩過度處顏色生硬,也會造成彩色光的不適應。新型LED大屏幕控制系統采用14bit、16bit的色彩顯示層次,大大的改善了色彩在過度上的硬度,使人們在觀看時可以感覺色彩柔和,避免人們對光的不舒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