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數字為線,梳理2013年LED行業“主旋律”
文章來源:恒光電器
發布時間:2014-01-09
瀏覽次數:次
以數字為線,從一數到八,高亮度,帶領大家一起回顧和總結過往一年的各種旋律和基調,希望以已之言,提挈產業信心。
一個主旋律
痛并快樂的曲折發展
2013年度,LED顯示屏行業的主基調較之前兩年有了更加鮮明的體現:痛苦并快樂的曲折發展。經歷過明顯的鼎盛和巔峰時期的LED顯示屏正在逐步向成熟期過渡,這一時期大概從2011年開始,市場的增長速度始終保持著較穩定的頻率,然而產品供應的速度明顯提升,產品價格下降格外明顯,這一時期的LED顯示屏產業真正考驗了企業的實力和營銷渠道。持續到2013年,這種過渡時期的特點更加明顯,不斷拓展的常規顯示屏市場以及不斷開發的新興產業熱點維系了LED顯示屏產業的發展,同時,價格競爭和產品競爭的飽和度越來越高,繃緊了每一個相關企業的神經。總之,發展是必然的,但是過程是曲折的也是痛并快樂著的。
二個極端化
上市企業、規模企業、特色企業活色生香
到目前為止,各大上市公司的2013年報還沒有公布,但是從2013年上半年財務報表的數據來看,整體表現明顯優于行業平均水平。2013上半年,除了奧拓電子略有下滑外,其他四家企業的營業總收入均有上漲,而凈利潤則有不同,其中洲明和雷曼出現增產不增收現象,凈利潤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其他三家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
總之,上市企業與規模企業的發展整體上差強人意,下半年的數據似乎更為亮眼,這主要得益于各大企業紛紛推出的高密度小間距LED顯示屏。受到LED超級電視、裸眼3DLED電視等新產品的帶動,幾家企業的股票曾屢破新高,一度備受關注。
中小企業難以為繼
相對于上市企業、規模企業的資金和實力優勢,中小型LED顯示屏企業就難以拓展步伐了。以工程渠道為主的企業在2013年受到國家政策的調整以及收款的難度影響,明顯入不敷出;而以批發為主的企業在產品價格上彼此殺價,市場陷入微利時代,出貨規模又受到大企業的壓制,束手束腳。
在這種情況下,LED顯示屏行業的剪刀差現象愈加明顯,一邊是骨干企業逐漸形成財大氣粗的架勢,另一邊是中小企業慢慢萎縮有可能不斷選擇退出。
三大市場表現形式
市場應用拓展
2013年度,我國LED顯示屏行業的市場應用空間仍然在不斷拓展,按照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的統計,2012年度我國LED顯示應用市場規模達到253億元,比2011年的220億元增長了15%,增幅與2011年持平。如果按照這個增幅來算,初步估算2013年我國LED顯示應用行業市場規模應該在280億元——290億元左右。
市場應用的領域也在不斷延伸。2013年度,技術的進步繼續推動LED顯示屏產品的推陳出新,適用特殊應用需求的技術開發、技術支持和技術保證能力得到增強,重點技術和主流產品發展比較迅速,引領和帶動了新興的市場,創意性大型LED顯示應用工程項目不斷涌現。
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度我國LED新興廣告媒體不斷放量,私營業主及個人所需的LED顯示屏市場不斷增長。在戶外廣告領域,LED顯示屏成為備受親睞的傳播媒介,各大傳統媒體開始加大對LED顯示大屏的布局和全國聯網聯播業務。
專業化服務市場
隨著LED顯示屏市場的進一步細分,專業化的服務市場凸顯。創意設計、專業勘察、專業化鋼結構設計、項目經理制度、專業維護人員等等更深入的服務項目和團隊開始出現。對顯示屏前期設計、實地檢測、設計制造、運營管理和售后服務乃至大屏幕保養、清洗等全方位配套服務成就了新的專業市場。
專業化的服務也催生了專業化的配套產品,如控制系統、視頻處理器、校正系統等。如高密度小間距LED顯示屏的興起和發展,驅動IC廠商和控制系統廠商就特意改進產品特性,并針對性的開發了專門的支持產品,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高密度小間距LED顯示屏產品的發展和進步。
營銷模式創新
2013年度,LED顯示屏行業持續保持著激烈的競爭態勢,其中租賃市場從原有的利潤豐厚變成互相爭搶的市場。為了應對市場的需求變化及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LED顯示屏企業在營銷渠道和營銷模式上做了一定的探索和嘗試。
如洲明科技不僅在線下加強和鞏固原有渠道,而且積極開拓網絡電商等線上渠道。2013年,洲明的LED照明產品與上海翰源合作,全新啟用O2O模式,成為LED行業線上線下綜合渠道探索的領先企業。聯建光電、雷曼光電等成立傳媒公司,直接參與到戶外廣告傳播領域;廈門強力巨彩等企業強勢拓展全國各地經銷商、代理商模式。
2013年度,LED顯示屏行業的渠道建設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專業化,基本上形成了以工程應用為主的直銷渠道、以批發為主的經銷渠道、以網絡為主的電商渠道、以外貿為主的外銷渠道、以研發和設計為主的渠道以及以生產制造、銷售為主的OEM/ODM渠道等等。
四種產業發展態勢
市場競爭激烈,智能化、高端產品成企業突破出海口
LED顯示屏行業是中國制造業的一個縮影,到達一定階段,產業的競爭就會顯現出來。與LED照明不同的是,LED顯示屏行業沒有針對性的政府補貼,產業的發展完全靠市場的自然競爭。2011年以來,LED顯示屏行業的競爭呈井噴式,企業的營業收入或多或少的都有所增長,但是利潤收益卻不同程度的下滑,有些企業體力不支,前期積累不足被迫倒下,由此還牽扯出與供應商及員工之間的巨額款項問題。
為了在同質化競爭的洪流中獨善其身,至少渡過難關,成為LED顯示屏企業的重要課題。為此,不少企業提出“加法原則”,即依靠提升產品附加值來改善產品價格低廉的現狀,從而實現從紅海跳到藍海的目標。由此,智能化和高端LED顯示屏成為各大企業爭相研發和比拼的重頭產品。
企業積極拓展市場布局,強化企業品牌建設
應對市場競爭,行業內的LED顯示屏上市企業在主業內進行大肆擴張,不約而同采取積極地競爭策略,以上市為有利契機,高舉市場開拓與加大研發投入兩大利器,從而加大市場布局,強化品牌建設。
LED顯示屏行業尚未形成強勢的品牌,因此,各家企業均利用自己所在領域的優勢,希望達成深遠的戰略目標。上市企業、有資金實力和規模效益的企業除了在市場占有率上做文章,另一方面也在加大對概念性新產品的推廣。一般性企業也在這個階段加強企業管理和成本管控,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和人力資源管理,以期成為細分領域內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顯示屏企業積極跨領域轉戰照明
通常,LED顯示屏企業在經歷市場競爭格外慘烈而照明市場前景無限的時候,都會做兩手準備,一面繼續備戰LED顯示屏,另一面嘗試LED照明研發與產品儲備。據了解,目前市場上中等規模以上的LED顯示屏制造企業幾乎都在進行或嘗試過LED照明的相關業務。然而,真正轉型成功或者兩塊業務都做得風生水起的企業寥寥可數,國內資訊,其中上海三思、深圳洲明、通普等企業較為成功,也有部分企業從照明領域收回投資,專心做顯示屏業務,更多的企業仍然在觀望當中,既不退出也不力推,采取保守措施。
[1] [2] [3] 下一頁